

2025年9月随着相关司法解释的施行,社保一次性补缴新规呈现“精准放开,普遍收紧”的特点,仅对三类特定人群明确开放一次性补缴通道,其余情形的补缴限制大幅收紧,具体新规内容如下:
一、明确可一次性补缴的情形?
1、2011年7月前参保的“退休临界户”
这类属于“老参保群体”,新规给予特殊政策衔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需先延长缴费5年;若延长缴费5年后仍未缴满,剩余年限可一次性补缴完毕。安徽、山东、四川等多地已明确执行该政策,且55岁以上延长缴费的灵活就业人员,还可申请约缴费额50%的社保补贴以减轻压力。认定核心是2011年7月前已建立社保账户并实际缴费,哪怕仅缴过1个月也符合条件。
2、单位原因断缴的职工
新规明确此类情况属于法定维权范畴,像单位以现金补贴替代社保、让员工签“自愿放弃社保”协议等行为均无效。只要能凭借劳动合同、工资条、工牌等劳动关系证明,证实断缴是单位未参保、欠缴等原因导致,无论断缴时长多久,职工都可要求单位补缴,且补缴产生的滞纳金需由单位全额承担。维权流程也有所简化,可直接拨打12333热线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3、特定情形的城乡居民社保参保人
城乡居民社保的一次性补缴政策相对宽松。针对在年满55周岁(女)、60周岁(男)前10年内参保,且达到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可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补缴时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政府会按对应标准给予补贴,补缴金额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并计算利息。但需注意,仅能补缴未缴年限,不能往前补缴以提高之前的缴费档次。
与此同时,新规也划定了补缴“禁止红线”以杜绝违规补缴行为。比如2011年7月后参保的职工,因个人原因断缴超1年的,无法一次性补缴,只能按月续缴;灵活就业人员若非上述特殊参保群体,断缴超1年的,仅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的窗口期补缴2022-2023年的断缴部分,后续断缴则无法补缴。此外,“挂靠公司补缴”属于虚构劳动关系的违规行为,一旦查实,补缴记录会被撤销,已缴费用不予退还,还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二、明确禁止一次性补缴的情形
1、个人原因断缴超1年的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
2011年7月后参保的职工,因换工作、自主创业等个人原因断缴超1年的,无法一次性补缴,仅能按月续缴。灵活就业人员仅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的窗口期,补缴2022-2023年的断缴部分,过了这个时间,后续个人原因的断缴也无法补缴。
2、已退休领取养老金人员
无论职工社保还是城乡居民社保参保人,一旦办理退休手续并开始领取养老金,即便发现此前有断缴年限,也不能再办理一次性补缴。且养老金待遇确定后,不会因后续补缴重新核算。
社保一次性补缴的操作流程,会因补缴主体(单位、灵活就业人员)和补缴情形不同有差异,且2025年明确社保管稽核认定、税务管征收追缴,全国流程大致统一,厦门等地区还有细化线上线下操作,具体如下:
1、单位原因导致的补缴(如漏缴、少缴)
提交材料申请:职工先准备身份证、劳动合同、工资流水、个税申报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水平的材料,提交给单位;单位携带这些材料及加盖公章的《稽核整改意见书》《补缴审核表》等,到参保地社保局稽核科提交补缴申请。
审核确认:社保局稽核科会核查企业参保人数、缴费基数等情况,属实的话会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稽核结果文书,明确补缴金额和期限。
完成缴费:单位凭审核通过的文书,到税务部门缴纳补缴本金和滞纳金,也可通过电子税务局线上完成缴费,缴费后补缴年限正常计入累计年限。
2、灵活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补缴
多数地区灵活就业人员仅特定情形可一次性补缴,以厦门为例,其线上线下流程都很便捷,其他地区流程可参考:
线上操作:已参保人员可登录电子税务局APP、闽政通APP等,定位厦门后找到“税务社保业务”板块,进入“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申报缴纳”,选择缴费所属期查询并勾选费用,完成申报缴款;未参保或已参保无账单的,需进入“灵活就业个人补缴申报”,核对信息、选择险种和补缴月份,确认缴费金额后完成缴款。
线下操作: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未参保人员还需带2份《社会保险费账目纠错(补缴)申报表》,前往办税服务厅办理;也可通过厦门“e政务”自助终端的“汇智办”直接补缴。
3、退休前缴费年限不足的一次性补缴
核算缺失年限:先到退休待遇核定部门,申请核算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的缺失年限,确定需要补缴的具体时长和金额。
申请补缴认定:携带身份证、社保卡、退休待遇核定表等材料,到社保局稽核科申请补缴认定,审核是否符合一次性补缴条件(如2011年7月前参保且延缴5年后仍不足15年等)。
缴纳费用:审核通过后,可到税务部门窗口缴费,也能通过当地电子税务局、政务APP等线上渠道缴费,缴费完成后即可满足退休待遇领取的年限要求。
4、特殊群体补缴(如退役军人、国企老职工等)
准备专属材料:退役军人带退伍证、档案材料,国企老职工带工作档案等,证明自身特殊群体身份。
线下审核申请:携带材料到户籍地或参保地社保局专项窗口,提交一次性补缴申请,工作人员核对档案信息和身份材料,确认补缴年限和金额。
完成缴费:审核通过后,前往税务部门缴费,部分符合政策的情况可免缴滞纳金,缴费后年限正常累计。
社保一次性补缴和每月按时缴纳,在适用条件、缴费成本、社保权益等多个方面差异显著,2025年社保新规下这种区别更为清晰,具体对比如下:
1、适用条件与办理流程
| 对比维度 | 一次性补缴 | 每月按时缴纳 |
|---|---|---|
| 适用对象 | 仅限特定人群,比如2011年7月前参保且延缴5年后仍不足15年的退休人员、单位原因断缴的职工、退休时缴费不足的城乡居民参保人等,2025年新规对补缴人群限制更严。 | 覆盖范围极广,在职职工、正常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按期缴费的城乡居民等,只要处于参保状态,均可按周期缴纳。 |
| 办理流程 | 流程复杂且需审批,需准备身份证、劳动关系证明、退休核定表等材料,到社保局审核资格,通过后再到税务部门缴费,特殊群体还需额外提交专属材料(如退役军人的退伍证)。 | 流程简便无需特殊审批,在职职工由单位统一代扣代缴;灵活就业人员可通过线上政务APP或线下办税厅自主缴费;城乡居民也可线上线下便捷完成按年缴费。 |
2、缴费成本与压力
一次性补缴:需一次性拿出大额资金,经济压力集中。此外,若因单位原因断缴,补缴产生的滞纳金由单位承担;若属于其他补缴情形,2011年7月后属期的费款还会从滞纳之日起加收滞纳金,进一步增加总体成本。而且补缴基数多按补缴时当地规定标准核算,和当年正常缴费基数可能存在差异。
每月按时缴纳:缴费压力分散,在职职工按月从工资中代扣,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可按月或按年分期缴纳。按时缴费在规定期限内无滞纳金等额外费用,职工缴费基数按当月工资收入确定,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当年缴费档次,成本可提前规划。
3、社保权益与待遇
| 对比维度 | 一次性补缴 | 每月按时缴纳 |
|---|---|---|
| 政府补贴(城乡居民社保) | 补缴年限无法享受政府年度缴费补贴,仅可能获得补缴当年的补贴,补贴损失明显。 | 每年都能按所选缴费档次享受对应政府补贴,补贴直接计入个人账户,是个人账户余额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个人账户利息 | 补缴资金多集中缴纳,往往无完整计息周期,利息收益几乎可忽略,仅含个人缴费部分。 | 缴费资金及政府补贴按年度复利计息,逐年累积后利息可观,能显著增加个人账户储存额。 |
| 养老金待遇 | 因缺少补贴和利息,个人账户养老金较低,整体养老金待遇会缩水。比如年缴3000元档次缴15年,一次性补缴每月养老金可能比按时缴纳少100余元。 | 个人账户余额由个人缴费、全额补贴和复利利息构成,基数更高,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更高,长期领取的总收益远高于补缴。 |
4、缴费记录与连续性
一次性补缴:是对过往断缴时段的集中补填,缴费记录呈现“非连续”的补录状态,仅能弥补缴费年限的缺口,无法体现持续参保的状态,部分地区在涉及医保报销等待期等权益时,补缴记录可能无法等同于连续缴费记录。
每月按时缴纳:缴费记录具有自然的连续性,能清晰反映参保人的持续参保状态,这种连续性对医保即时报销、购房购车资格、子女入学等需关联社保连续缴费年限的事项至关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生活压力是比较大的,过大的压力可能会造成抑郁症的出现,抑郁症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精神疾病,那么有抑郁症可以撤
信用卡逾期三个月的话,持卡人将面临不利后果,包括被高额罚息,被列入征信名单,如果数额较大可能会被银行起诉,面临法院强制执行的后
因为比较稳定,福利待遇也比较好,所以公务员一直是大家比较向往的一个工作,所以近年来,许多人投身于公考大潮。最近有人向小编咨询关
据悉,退休人员将在或将有望领取到新的工资标准。那么,退休人员涨工资在是否有望呢?有关退休人员涨工资的最新消息是什么呢?2022年退休
单位行贿多少钱可以定罪?对单位行贿罪立案标准对单位行贿涉嫌下列情节之一的,应予定罪:(1)个人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2)个
做虚假广告会构成犯罪吗?会的,虚假广告罪包括广告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
盗窃罪可以私了吗?盗窃数额达到立案标准就会进入公诉程序,即使私下赔偿也依然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
公务员贪污多少开除公职?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犯罪是否开除公职,不能简单地按多少数额而论,《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或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有其他较重情节的,都可以立案侦查,均可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只要被依法判处拘役及以上刑罚的,均给予开除公职的处分。符合上述立案条件被司法机关立案调查后
很多人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容易出现逾期的时候,那么对于信用卡逾期就是诈骗吗?信用卡逾期三个月怎么办?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就需要从法律的角度上进行了解,大家可以从本文的内容介绍来看。律科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信用卡逾期三个月怎么办?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具体金额,逾期本金是否达到五万。一、如果逾期金额不到五万,那么一般最多只是民事起诉。二、如果逾期金额已经达到五万,则有一定
在现实生活中,信用卡逾期不还的人是非常多的。如果是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达到较大,经催告后仍然不偿还的,就有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民法典中信用卡逾期多长时间个人财产会被冻结?信用卡逾期几天会上征信吗?律科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信用卡预期会冻结财产吗?民法典对信用卡逾期多久个人财产会被冻结没有规定,但《民事诉讼法》规定,信用卡逾期后,银行要申请财产保全,法院才会冻结当事人财产,如果不申
企业军转退休干部最新待遇最新消息2025企业军转退休干部是指从军队转业到企业工作并办理退休的干部。国家对军转干部一直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其退休后的待遇。以下是企业军转退休干部最新待遇的主要内容:一、基本养老金待遇养老金计算:企业军转退休干部的养老金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计算,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具体计算方式为:基础养老金:根据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当地社会平均
2025年企业军转退休干部最新待遇最新消息企业军转干退休待遇包括生活补贴、医疗补贴、困难补助、养老金调整等。相关待遇如下:生活补贴和医疗补贴按职级发放,具体金额取决于职务等级。困难补助和养老金调整根据不同年份和情况有所不同,未退休的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和退休企业军转干部分别获得不同的月平均工资和养老金补助。基本养老金待遇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计算,包括基础养老
厅级干部的退休年龄一般为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且连续工龄满十年。但如经医院证明,并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还可以提前退休。关于厅级干部退休年龄的问题,下面由律科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厅级干部退休工资收入多少?正厅级干部退休工资在7000元至9000元之间。以下人员都是正厅级干部,退休工资并不完全一样。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各
2025年士官退伍费明细表一览第一,一期士官(下士军衔)每个月工资5500元左右,退伍费18万左右。第二,二期士官(中士军衔)每个月工资7000元左右,退伍费35万左右第三,三期士官(上士军衔)每个月工资8500元左右,退伍费65万左右。第四,四级军士长,每个月工资一万元左右,退伍费95万左右。第五,三级军士长,每个月工资1 2万元左右,退伍费125万左右第六,二级军士长,每个月工资1 4万左右,
我们都知道在现实的生活中,能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是每一个人追求的梦想,因为事业单位是国家举办的,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类行的机关单位,那就来了解一下2021年事业单位退休有补贴?事业单位退休补贴标准是多少?下面就来听听律科网小编的看法。2022年事业单位退休有补贴?有的。具体如下: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补贴标准为:实行职级工资制度的工作人员,退休时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全额
公务员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25年对照表根据2025年最新实施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公务员的退休年龄规定如下:一、普通公务员退休年龄对照表类别原退休年龄2025年起调整方式最终退休年龄男性公务员60周岁每4个月延迟1个月63周岁(2039年后)女性公务员(女干部)55周岁每4个月延迟1个月58周岁(2039年后)女性公务员(女工人)50周岁每2个月延迟1个月55周岁(2039年后)说明:调整从202
2023年厅级干部退休后享受什么待遇?关于省部级干部退休后待遇一览,厅级干部退休后享受什么待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正省部级级:每人平均一年的福利、津贴等(不包括退休金、级别待遇开支)一百一十二万三千多元;副省部级:每人平均一年的福利、津贴等(不包括退休金、级别待遇开支)九十三万七千二百多元。2、在住房方面。3、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
党费收缴标准2025最新标准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是党员履行义务、增强党性意识的重要体现。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党费收缴标准如下:一、党费计算基数党费的计算基数为党员月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之和:固定部分: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固定收入。活的部分:包括奖金、绩效奖励等不固定收入(仅适用于实行年
2023年省部级退休年龄规定最新干部离休退休年龄的界限,考虑到当前干部的实际状况和接替条件,应当规定:担任中央、国家机关部长、副部长,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书记、省政府省长、副省长,以及省、市、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干部的,正职一般不超过65岁,副职一般不超过60岁。担任司局长一级的干部,一般不超过60岁。退休年龄-正国级70岁:大概是75周岁左右,要根据一届中央、人大、